講飲講食

淮山全攻略:食用功效、禁忌與煲湯配方 淮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,食用功效廣泛,是四季養生的好選擇。到底淮山應該如何食用,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?食用淮山時,有沒有什麼禁忌需要注意?本文將從中醫角度,剖析淮山的養生功效、食用禁忌,並提供多款煲湯配方,讓你輕鬆將淮山融入日常飲食,享受健康美味。 什麽是淮山?與山藥有何差異? 淮山,古稱薯蕷,是山藥的地道別稱。早於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它便被奉為上品藥材,久服有益於耳目、身輕、延年。後因避諱皇帝名號,薯蕷遂更名為山藥。山藥一詞,實為此類植物之統稱,而懷慶(今河南焦作)則為其地道產地 (現今河南武陟縣 及 溫縣)。因中醫素重視地道藥材,故懷慶所產山藥,獨得「淮山」(或「懷山」)之名。諸多古籍皆證懷慶所產藥材的卓越品質,《神農本草經》早有記載:「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」;《本草綱目》也有述:「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」;《圖經本草》亦云:「牛膝生河內山谷……今江淮、閩粵、關中亦有之,然不及懷州者真」,進一步印證了懷慶藥材的尊崇地位。 至於「淮山」的由來,其確切考證已難以追溯。然而,根據對歷史背景的推測,最有可能的解釋,與早期中藥集散地的商業習慣有關。廣州和香港曾是重要的中藥貿易樞紐,對中藥流通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在過去,從事中藥貿易的商販和工人,由於文化水平普遍不高,在製作出貨單或標記貨箱時,為了加快書寫速度,經常使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來代替複雜的字詞。「懷」字在書寫和辨認上相對複雜,而「懷」與「淮」在廣東話(waai4)和普通話(huai2)中均為同音。因此,為了方便起見,一些人便選擇使用「淮」字來代替「懷」字。這種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,逐漸被廣泛接受,並在幾代人之間流傳開來,最終形成了現今普遍使用的「淮山」一詞。 淮山的好處及適合人群 《神農本草經》中記載,淮山「主治傷中,補虛羸,除寒熱邪氣,補中,益氣力,長肌肉」,足見其補益強身之效,特別適合以下幾類人士: 脾胃虛弱者: 淮山能健脾養胃,改善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 肺虛咳嗽者: 淮山能補肺益氣,緩解氣短乏力、咳嗽痰多等症狀。 腎虛腰痛者: 淮山能補腎固精,緩解腰膝酸軟、遺精早洩等症狀。 ...